究竟是敏感還是過敏?兩者差別一次搞懂
『我很容易過敏,所以時常有泛紅、發癢、起屑現象,是敏感性肌膚』大家看到這句描述時,有發現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嗎?雖然皮膚過敏和敏感性肌膚在症狀的表現上有許多相似之處,但是引發這些症狀的原因卻大不相同,敏感性肌膚相較於其他膚質,過敏的機率確實比較高,但是並不代表皮膚過敏就是敏感性肌膚,在採取進一步的應對措施之前,不妨先一起來搞清楚兩者的差別吧!
皮膚過敏:由特定過敏原或物質引起
皮膚過敏是一種由特定的過敏原或是刺激物質引起,大多數都是因為接觸或是吃到了某種特定食物而引發,通常只要排除過敏原,肌膚狀況就會逐漸恢復穩定。然而過敏引發的原因有時候並不是那麼容易確認,如果有過敏現象,一定要盡可能好好觀察與紀錄相關細節,譬如:什麼時候開始、當下吃了什麼、擦了什麼、換了什麼常用物品。
皮膚過敏時,想要透過保養品來加以改善基本上成效並不大,建議還是盡早前往皮膚科就診,透過治療來緩解發炎反應。目前比較常見的接觸性過敏原有化妝品、清潔劑、金屬、乳膠、香精等,食物性過敏原的部分則有牛奶、芒果、堅果、帶殼海鮮、小麥等,要是時常發生接觸性皮膚炎但又不確定自己的過敏原為何,可以尋求專業皮膚科的協助進行貼布試驗,以確認引發過敏的原因。
敏感性肌膚:為一種不穩定的肌膚狀態
敏感肌不是發炎,主要是肌膚屏障功能變差,導致皮膚變薄、容易受刺激,讓肌膚時常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,若是症狀反覆發生,又沒有得到適當的緩解,長時間下來也有可能變成「永久性過敏」,因此不能不謹慎。
敏感性肌膚的刺激因素相當多元,且散布於日常生活中,以外在環境來說,像是空汙、灰塵、季節更換、濕度或是日曬等,在身體狀態面,則有壓力、飲食、作息不正常等,此外保養品或化妝品成分、錯誤的保養方式,也都有可能引發肌膚的不適狀況,正因為影響的因素太多種,敏感性肌膚在保養產品的挑選或使用上更須要多加注意,以下提出幾個日常保養重點供大家參考。
1.勿過度清潔和去角質
敏感性肌膚的皮膚較薄,在耐受性上和保水能力都比較差,過度清潔或是使用太高溫的水,容易導致皮脂膜的流失,進而造成緊繃、乾燥的狀況,讓皮膚更容易受刺激。在去角質的部分,無論是物理性或化學性,都有可能因為過度摩擦或成分太過刺激而傷害肌膚,因此並不建議敏感性肌膚進行去角質動作。
2.挑選成分單純的保養品
盡量以保濕、修復功效的保養品為主,產品的成分也應該盡量越單純越好,若要使用美白產品,也盡量不要在膚況不穩定時使用。
3.日常的防曬動作要確實
因為皮膚偏薄耐受性差,相對容易受到紫外線的刺激,建議即使只是進行日常活動也要做好防曬,成份上以物理性防曬成分的商品為佳,也可搭配陽傘、帽子、薄透長袖衣物加強保護。